《土壤肥料学通论》第九章 土壤与植物中的中、微量元素营养及中、微量元素肥料 思考题解析
编者按:《土壤肥料学通论》第九章 土壤与植物中的中、微量元素营养及中、微量元素肥料的学习和思考题解析。

1、土壤中、微量元素有哪些形态?这些形态间是如何转化的?
中量元素:
硫素形态有无机态和有机态两种,无机态硫的转化包括无机硫的氧化与还原作用,有机态硫的转化也是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。
钙素形态有矿物态钙、交换态钙和溶液态钙三种。钙素转化过程:含钙硅酸盐矿物较易风化,风化后以钙离子形式进入溶液,形成交换态钙和溶液态钙。
镁素形态有矿物态、非交换态、交换态的溶液态镁几种。镁素转化进程:矿物态镁在生物、化学和物理风化作用下破碎分解,参与土壤中各种形态镁之间的转化与平衡。
微量元素的形态:水溶态、交换态、氧化物结合态、有机结合态和矿物态等。形态转化;通过生物分解、化学交换作用进行各种形态转化。
硼素:以B(OH)3形态被植物吸收。锌素:是以Zn2+和螯合态锌;锰素:离子态和线结合态,钼素:氧化物MoO4-2;铁素:离子态和螯合态;铜素:离子态和螯合态;
2、简述中、微量元素的主要营养功能及植物缺乏中、微量元素的主要症状。
中量元素:
硫素主要营养功能:参于多种重要物质的组成,是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都有重要作用。缺硫会引起作物体内蛋白质合成受阻,作物生长受阻,主要症状是株型矮小,分蘖分枝小,叶片失绿黄化,并向上卷曲,变硬、易碎、过早脱落。易发生在作物顶部较幼嫩的部位。
钙素主要营养功能:对胞间层的形成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,参与维持生物膜的稳定性,是酶类的激活剂,能加强有机物运输,及调节细胞功能作用。缺钙会引起许多营养失调症,引起作物发生病害,轻则凋萎,重则坏死。
镁素主要营养功能:是植物体内多种重要成分的组成元素,酶的激活剂;缺镁的症状:叶片脉间失绿,变僵硬且脆,叶脉扭曲,过早脱落。
微量元素:
硼的营养功能: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转,改善植物各器官有机质的供应,促进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;促进分生组织细胞分化正常;提高作物固氮微生物活性;提高植物的抗逆性;缺硼症状:植物矮小,茎节间短粗,顶端生长受阻而枯死,茎和叶柄表面增厚并木栓化,根系发育不良;
锌:参与生长素的合成;是多种酶的成分和活化剂,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。缺锌症状:叶片失绿,光合作用减弱,节间缩短,植物矮小,生长受抑制,产量降低。
锰:直接参与光合作用;对植物体内氧化还原有重要作用;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;其他促进植物 生理功能;缺锰症状:新叶叶脉间失绿黄化,而叶脉附近保持绿色,脉纹较清晰。
钼:对生物固氮具有重要作用;能促进硝态氮的同化作用;能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强度,促进维生素合成;缺钼症状:在植物中部和较老叶片上出现黄绿色,叶子边缘向上卷曲形成杯状,叶子变小,叶面带有坏死斑点。
铁:是铁氧还原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;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元素;参于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。缺铁症状:从上部幼叶开始,幼叶脉间失绿黄化,而叶脉仍保持绿色,黄绿相嵌呈网纹状,后完全失绿呈黄白色,而下部的老叶仍保持正常绿色。
铜:与大部分酶的联系;积极参与光合作用;参于植物体内的氮素代谢过程。
3、如何合理施用微肥?
合理施用微肥的措施:
土壤施肥时,直接施入土壤的微量元素肥料,必须均匀施用,可满足作物地整个处育期对微量元素的需要,可隔年施用一次。植物施用微量肥料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施用方法,常见方式有种子处理、蘸秧根和根外喷施等;同时应注意以下问题:要根据 植物对微量元素的反应施用微肥;根据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含量施用微肥;严格控制用量,力求做到施用均匀;配合其他肥料共同施用。
评论列表
发表评论